在如今这个关注健康的时代,乳腺癌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重大问题,它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一,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女性的健康。这种潜在致命性疾病,是从乳腺导管和/或产乳小叶中的乳腺细胞开始出问题的,这些细胞异常生长,最后可能形成会扩散到全身并危及生命的肿瘤。
虽然在乳腺癌早期筛查和新型治疗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下了很大功夫,但全球每年仍新增超过230万例乳腺癌病例,并且在95%的国家中,乳腺癌都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它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也让医学界不敢掉以轻心。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不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乳腺癌的进展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让看似与乳腺无关的肠道健康意外成为了防治乳腺癌的新方向,益生菌与健康饮食正逐渐成为乳腺癌防治领域的新焦点。
人类胃肠道内生活着包括细菌、病毒、古细菌和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它被认为是一个隐形的器官,通过错综复杂的网络与全身器官互动。肠道菌群通过提供一系列生理功能,比如增强肠道完整性、影响肠道上皮以及控制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为宿主提供诸多益处。无论是在健康状态还是患病状态下,它们都在保护宿主健康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们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免疫调节和维持体内稳态。
益生菌是摄入足够数量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它们可以调节肠道免疫,并且能够恢复平衡的肠道菌群,为肠道菌群带来有益的功能。此外,益生菌还能增强肠道内稳态并强化肠道屏障功能。由于其在癌症预防及抗癌辅助治疗中的潜在益处,益生菌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乳腺癌治疗期间,摄入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预防化疗引起的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衡。事实上,益生菌在抑制乳腺癌进展方面也有潜力,其作用机制包括防止有害病原体黏附于黏液层、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阻止癌细胞扩散以及调节特定细胞因子分泌和促进细胞增殖,这些在动物模型和细胞实验中都得到了证实。
其中,乳酸杆菌是一种颇具研究价值的益生菌,它在调节人体整体健康和免疫的好多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给荷瘤小鼠口服嗜酸乳杆菌和化疗药环磷酰胺,其肿瘤生长显著减少,淋巴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抗癌相关的干扰素-γ水平升高而促进肿瘤生长的IL-4和TGF-β水平降低,从而促进抗肿瘤Th1免疫反应。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70%以上的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这里。益生菌的第一个“武器”就是通过与免疫细胞对话,激活身体的防御系统。肠道内的益生菌可与免疫细胞持续交流,它们通过直接接触免疫细胞或调控细胞因子分泌、膜蛋白表达以及基因表达来调节免疫应答并维持免疫稳态。
例如,鼠李糖乳杆菌能够刺激树突状细胞(一种关键的免疫细胞)的成熟,让这些细胞表面释放更多信号分子,促进干扰素-γ等抗肿瘤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诱导Th1型免疫反应,这是一种针对癌细胞的攻击性免疫反应。给荷瘤小鼠补充干酪乳杆菌发酵乳,小鼠肿瘤体积会显著缩小,存活率提高,这与肿瘤血管生成减少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水平下降直接相关。
益生菌还能有效调节趋化因子的分泌,相当于给免疫细胞导航,让更多抗癌淋巴细胞聚集到战场。此外,益生菌还能促进肠道分泌型IgA(一种黏膜抗体)的产生,这种抗体不仅能保护肠道,还能通过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影响乳腺、呼吸道等其它黏膜组织的免疫功能,形成全身性的免疫保护。
将益生菌作为免疫佐剂已展现出一些颇具前景的发现。首先,口服含有瑞士乳杆菌的发酵乳可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引发免疫调节反应,表明其具有作为免疫辅助治疗的潜力。经富含硒纳米颗粒的植物乳杆菌治疗的小鼠,不仅IFN-γ和IL-2水平升高,而且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也得到增强,免疫反应明显向抗癌的Th1型发生偏移,肿瘤生长减缓、生存率提高。
口服富含硒纳米颗粒的短乳杆菌也发现了类似的积极效果,在高转移性乳腺癌小鼠模型中,疾病预后明显改善。这背后是IFN-γ水平升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显著增强的结果。
炎症通常与癌症的进展和发展相关联,并被认为是癌症的主要特征之一。大量证据表明炎症会加剧癌症进展,大约15-20%的癌症病例与感染、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急性炎症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逐渐演变成慢性炎症,最终导致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其中含有大量免疫抑制细胞,比如M2巨噬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还有各种细胞因子。随后,这些变化会促进癌基因的激活,DNA和蛋白质的损伤,活性氧的释放,并影响多种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癌症和其它慢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炎症相关的信号传导还会削弱机体清除潜在癌变细胞的过程,从而使具有促癌变化的细胞得以持续存在并最终形成肿瘤。因此,减少炎症可能是预防肿瘤形成的关键,而益生菌的第二个“武器”,就是在促进抗炎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切断这一致癌链条。
例如,乳双歧杆菌会影响宿主体内一种叫做环氧合酶的酶的表达,发挥潜在的抗炎和抗癌作用。此外,许多细菌能够控制调节性T细胞的成熟,刺激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抗炎分支,或驱动IL-10抗炎因子的产生。产胞外多糖的副干酪乳杆菌可减少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这种促炎分子。此外,罗伊氏乳杆菌可通过诱导抗炎型调节性T细胞,降低乳腺组织的炎症水平,来预防乳腺癌。
益生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比如乙酸、丙酸和丁酸)更是抗炎高手,它们能够直接抑制某些炎症信号通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为身体创造一个抗癌的微环境。益生菌也可以通过增加肠道IgA抗体来增强免疫屏障。肠道中的分泌型IgA抗体是共同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涵盖呼吸道、泪腺、唾液腺以及乳腺。因此,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任何启动的免疫反应都会波及这些黏膜表面的免疫应答。
自由基(活性氧)是细胞代谢的副产物,过量的自由基会损伤DNA、蛋白质和细胞膜,诱发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益生菌的第三个“武器”就是通过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益生菌拥有强大的氧化还原系统和抗氧化特性,可以减少活性氧的积累,而活性氧的积累正是导致炎症性疾病以及衰老和癌症的重要因素。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具有卓越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抵御氧化应激。它们有助于增强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最终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首先,益生菌能够分泌抗氧化酶,比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直接中和自由基,它们对2,2-二苯基-1-苦基肼自由基分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均表现出显著的清除能力;
其次,它们还能螯合铁和铜等过渡金属离子(自由基产生的催化剂),阻断自由基链式反应;
更厉害的是,联合使用多种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可以降低NADPH氧化酶(自由基产生的关键酶)的活性,从而减少细胞氧化损伤。
性激素失调是乳腺癌发生的一个公认的危险因素,约70%的乳腺癌属于雌激素受体阳性,即癌细胞的生长依赖雌激素的刺激。益生菌的第四个“武器”就是通过调节雌激素代谢,减少其对乳腺的过度刺激。
研究表明,胃肠道内的一部分微生物会参与雌激素的代谢过程,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平衡。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会激活信号通路并发挥刺激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等生物学特性。雌激素受体α是乳腺上皮中主要的雌激素受体亚型,在乳腺生物学和乳腺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某些肠道细菌可分泌β-葡萄糖醛酸酶,会使结合型雌激素(无活性)转化为游离型(有活性),从而延长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它们可以重新进入血液循环,加剧对乳腺的刺激。某些益生菌能够降解雌激素,减少其吸收;益生菌还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循环雌激素水平,减少乳腺癌风险。
简单说,益生菌就像体内的雌激素调节器,一边清理多余的雌激素,一边关掉促进雌激素活跃的开关,帮身体维持激素平衡,降低乳腺癌的诱发可能。
大量体内外研究已证实益生菌对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并可预防乳腺癌。益生菌在乳腺癌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正逐渐展现潜力,尽管针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数量仍相对有限,但现有研究已给出积极信号。
例如,一项针对日本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306例年龄在40-55岁之间的乳腺癌患者及662例健康对照。研究人员通过自行填写的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受试者的饮食、生活方式及去其它乳腺癌风险因素。结果显示,从青春期开始经常食用干酪乳杆菌和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风险降低显著相关。
一项临床研究调查了益生菌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包括20名乳腺癌高风险女性和20名健康对照。病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每组10人)接受益生菌(一粒含有25亿CFU鼠李糖乳杆菌GR-1和罗伊氏乳杆菌RC-14的胶囊)或安慰剂,每天服用一次,持续90天。研究人员发现,有乳腺癌风险的女性和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具有相同的乳腺菌群特征,口服益生菌乳酸杆菌可以使其恢复到健康女性的水平。
此外,临床上观察益生菌在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颇具意义。近期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一名57岁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该患者因浸润性导管癌接受阿霉素-环磷酰胺和紫杉醇-环磷酰胺化疗。她采用营养干预和益生菌补充替代洛哌丁胺来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并维持肠道健康。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和双歧杆菌属的丰度增加,而产丁酸菌的丰度减少,经肠道功能重新评估,患者报告未出现肠易激综合征、腹泻或便秘症状。
因此,益生菌可能通过“预防-调节-辅助”三重路径发挥作用,从小培养肠道健康习惯降低风险,校准高风险人群的菌群失衡,并在化疗中温和守护肠道。
饮食和肠道菌群就像一对黄金搭档,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健康。我们的饮食偏好会对我们体内的菌群平衡产生巨大影响。饮食与癌症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也成为科学探索的前沿。一方面,某些食物选择可能促进癌症发生;另一方面,某些饮食模式在癌症预防方面展现的潜力。
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越来越多地消费快餐,尤其是超加工食品,而逐渐远离传统和健康的饮食选择。这类食物就像菌群破坏者,会打乱肠道菌群的平衡,为癌症埋下隐患。
严格素食者的粪便中结合雌激素的排泄量高于非素食者,这意味着更少的雌激素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血浆雌激素水平降低。这一机制可能对激素调节和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对受雌激素水平影响的疾病(比如乳腺癌风险)的潜在保护作用。
地中海饮食是一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模式,主要特点包括:大量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以特级初榨橄榄油为主要脂肪来源;适量食用鱼类、豆类和乳制品;少量摄入红肉和甜食。这种饮食模式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最健康的饮食方式,近年来更被证实与乳腺癌风险降低密切相关。
这种饮食模式的抗癌密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含抗氧化剂和生物活性物质,比如蔬菜和水果中的多酚类物质,它们能直接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二是地中海饮食能够塑造健康的肠道菌群,其富含膳食纤维的特性可以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同时橄榄果来源的羟基酪醇可以降低变形菌门等促炎细菌的数量。
根据荷兰一项针对绝经后女性的队列研究结果,基于2321例新发乳腺癌病例的分析显示,地中海饮食评分与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地中海饮食评分越高(即越符合传统模式),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风险越低。沙特阿拉伯开展的另一项研究共纳入432名女性参与者(214例癌症病例和218例对照),结果表明食物选择具有保护作用,每天食用三至五份水果和蔬菜、每周食用一至两份豆类、每周食用一至两次鱼类和海鲜以及每天饮用一至两杯茶,显示出预防乳腺癌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饮食选择、肠道菌群和乳腺健康就像一张紧密交织的网,健康饮食可以通过促进整体健康,展现出预防乳腺癌的潜在作用。
乳腺癌是全球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是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女性的健康。乳腺癌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益生菌和健康饮食作为天然盟友,正通过调节免疫、对抗炎症、抗氧化和调节激素等多重机制,为我们提供新的防线。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各种加工食品和新成分被引入我们的饮食方式中,人们正在经历营养转型,从传统饮食转向高脂肪、精制糖和加工食品的饮食。这种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与饮食相关慢性病(包括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有关。
除了饮食选择的影响外,其它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吸烟习惯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迄今为止,吸烟已被确认为乳腺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据报道,乳腺癌风险会随着吸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呈线性上升趋势。现在,女性的吸烟率正在迅速上升,需要警惕。另外,接触污染物(如有毒化学物质、塑料、农药和烟雾等)也会干扰激素平衡,改变正常的生理反应。
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制约健康饮食和益生菌在预防乳腺癌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为严峻的是,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关注还远远不够,人类往往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抵触心理,因此,我们需要广泛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和一般风险因素的认知。
不管怎样,饮食选择都是最重要的,我们的饮食选择、肠道菌群和乳腺健康,就像一张精密的网络,紧密相连。从今天起,每天喝一杯自制健康无添加酸奶、多吃一把新鲜蔬菜,少吃超加工食品,或许就是对抗乳腺癌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参考资料:Sharif-Askari EA,et al. Probiotics and mediterranean diet for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Cell Stress. 2025 May 8;9:1-15.